G's Vision

Less But Better.

关于数字化社会创新的一点思考

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,社交网络和物联网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,可穿戴设备便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技术革新。随着可穿戴设备通过我们的手机接入互联网,人和物之间形成了一张社会集成的大网,在这张大网之中,人和物变成了网络的一个个计算节点,社会计算(social computing)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平台。

由于这个平台的出现,现实生活的层级结构在其中变得扁平,底层的群体智慧得以发声,最好的例子便是小米的成功。小米社区最初是由一群程序猿和发烧友形成的社交网络,然后这个社交网络逐渐变成了大家互相分享知识的平台,MIUI便是在这个平台上慢慢形成,迭代,优化。这个平台不只是由技术驱动,而且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,正是米粉的发烧友情结才推动了小米产业链的发展。小米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交网络、社会计算作为一个平台的力量。

社交网络与物联网的连接拉近了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的联系,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处于数字虚拟和现实之间,这为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活方式。数字化在改变人们行为、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现在,手机、iPad俨然成为了孩子们最有吸引力的玩具,对其的沉迷使他们失去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以及创造力。数字化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数据,而这些数据一旦存在必然会引发隐私的问题,比如在淘宝购物时,你需要上交自己的银行账号,手机号,邮编,家庭住址,淘宝通过你购买的商品可以判断出你的行为习惯,消费水平,收入情况,社会阶级,你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不得不牺牲掉自己的隐私。社会创新需要公众的参与,但参与同交互并不是一个概念,在Facebook,twitter,微博,微信朋友圈中总有一些人会在评论里点赞或者说一些“嗯”“啊”之类没有任何含义的表达。这种评论虽然表达了一种态度,但是对内容并没有任何贡献,只有贡献才能产生创新,没有人参与的互动不会产生任何结果。

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,我们需要用社会创新的方式去克服。

首先,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挖掘人们的内在动机,而不是将自己的动机强加给受众,设计应该创造让用户发现自己潜在动机的可能性。

其次,设计师不仅要从服务提供者,还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去审视整个服务。由于无法摆脱教育、文化背景以及工作的限制,设计师无法像上帝一样从高空俯瞰整个系统,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第一人称而不是第三人称的视角,通过置身于整个系统之内来考虑这张大网的每一个节点。

再次,在数字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,让用户感受到数字背后是温暖真实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数字。例如上海地区的京东用户在购物之后,会看到自己的包裹在京东网站的地图上行走,而且在这个包裹图标的上面还会显示送货员的头像、手机号,让用户真实的感受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堆数字,让人温暖。

设计师经历了对自然材料的设计阶段,对人造材料的设计阶段,对合成材料的设计阶段,如今进入了对智能材料的设计阶段,数字作为智能材料的一种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,我们再也不能忽视人在系统中日益重要的地位,如何利用数字化更好地进行社会创新,这是设计师的责任,也是设计师的机会。

 

评论(1)

热度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