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's Vision

Less But Better.

一个按钮引发的思考

故事需要从一个dialog说起……

在最新的一期需求中,有一个细节是针对功能关闭增加了一个拦截dialog,目的是希望降低功能的关闭率。

我的设计是这样的,但是在进行内部showcase的时候是这样的,谁动了我的设计稿?

我找到PM对当前的实现方案提出了质疑,有两方面的原因:

1.按照谷歌规范,dialog的左边是忽略性操作(例如取消、不同意…),右边是肯定性操作(例如确定、同意、删除、停止…)。

2.在我们自己的应用中,所有的「取消」按钮都是放在左边、不强调的样式。

结论:当前的实现不符合规范。

PM听后立马就我给出的原因进行了反驳:

1.在我们的应用中,确认停止dialog的左侧按钮就是肯定性操作。

2.如果「关闭」按钮放右侧,用户在进行操作时会惯性点击右侧的按钮,并不能有效降低功能的关闭率,与最初的需求出发点不符。

结论:当前的实现可以降低功能关闭率,维持现有样式不改动。

你在跟TA讲按钮的摆放问题,TA却跟你谈关闭率,大家讨论的完全不是在同一个频道上讨论问题,扑街……

  
 

   画外音      
我们在日常的工作沟通中,经常会碰到你跟PM讲芝麻,TA却跟你讲绿豆的情况。如何进行有效说服?其实说服的过程是一个回溯分析的过程,只有知道PM为什么想要,才能知道TA想要的究竟是什么。   

 
虽然心里很不爽,但是根据设计师的直觉当前的方案是有问题的。怎样才能证明自己,有效的说服PM? 

拿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出来。

于是我对刚才的沟通过程以及PM比较认可的两个页面进行了回顾与分析,试图找出TA的需求出发点到底是什么。

通过分析,图1中的dialog,按钮表明态度,对希望用户进行的操作进行强调。图2中的dialog,按钮在不违背用户意愿的前提下达成自己的目的。

一句话总结PM的需求出发点就是:在不违背用户意愿的降低功能的关闭率。

  • 降低功能的关闭率是PM的显性需求,必须要满足,达成后方案通过。

  • 不违背用户意愿是PM的隐性需求,需要仔细挖掘,达成后超出预期并有效说服。

 
再回头看当前的方案,「取消」按钮进行强调并放在右侧,可以很好的满足显性需求,但是却无法满足「不违背用户意愿」这个隐性需求。为什么这么说? 

「取消」按钮放在右侧其实是在传达一种你想关,我制造困难不让你关的意思,与用户的目标相违背,容易引起反感。就像你要吃饼干,旁边的人和你说「不给你吃」,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?当然非常生气。


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?

把按钮上的文案「取消」改为「稍后」。你想关,我允许你关,只不过不是现在,大方向与用户目标保持一致。既然你要吃饼干,那我就给你饼干好了,只不过要稍等一会儿,在心理上让人更加容易接受。此外,文案「稍后」足够短,不会存在多语适配的问题,同时改动成本不大,修改后的方案在流程和操作上更加流畅。

当我把修改的后方案再次拿给PM看的时候,很快就通过了。通过这一个小小的按钮修改,给了我一些感悟:

1.设计师习惯从感性层面思考问题,PM习惯从理性层面思考问题,在进行说服时,设计师需要把感性的问题转换成理性的问题。例如不去争辩是红色的按钮好还是绿色的按钮好,而是将其转化为这是要解决用户转化率提高的问题,那么接下来就围绕有哪些方法有助于提高用户转化率进行讨论。

2.说服的过程是一个回溯分析的过程,只有知道PM为什么想要,才能知道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。PM的需求通常会包括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部分。显性需求非常明确,满足后方案通过;隐性需求则需要设计师去仔细挖掘,满足后超出预期并能有效说服。如果你花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说服对方,那就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,是不是说服的出发点搞错了。

3.在不违背用户意愿的基础上,迂回达成自己的目标。用户意愿不可违背,只能想法设法满足。当用户目标和产品/商业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,需要设计师在其中巧妙平衡,既要不损害用户利益,也要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达成我们的产品/商业目标。

最后愿所有的设计师和PM相亲相爱,不再伤害。

  

评论

热度(1)